初春养生知识锦集

发布时间:

2018-03-08

作者:

来源:


元宵过了,惊蛰过了,俨然一派春天已经来的样子,各位爱美人士是不是已经躁动起来了,但是大家别急着换春衣,这个时节最是冷暖不定,尤其是老年人,更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,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,从衣食起居来呵护身体健康。

起居养生

惊蛰以后,随着天气转暖,人们时常会感到困倦无力、昏昏欲睡,这也就是民间所说的“春困”。之所以出现“春困”,是因为人体的皮肤在冬天里受到寒冷刺激,毛细血管收缩,汗腺和毛孔闭合。

随着惊蛰时气温慢慢升高,人体皮肤的毛孔、汗腺和血管也逐渐舒张,所需要的血液供应增多,汗腺分泌也增多。

但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相对稳定的,供应外周的血液增多了,供应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。加之暖气温的良性刺激,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,人们就会出现“春困”现象。

为了避免此“春困”情况的发生,惊蛰时人们应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。春天晚睡早起、慢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、身体健康。

饮食养生

此时天气虽然有所转暖,但余寒未清,在饮食上宜多吃些温热的食物以壮阳御寒,如韭菜、洋葱、天蒜、魔芋、香菜、生姜、葱等,这些食物性甘味辛,不仅可祛风散寒,而且能抑制春季病菌的滋生。

另外,还应遵循“春日宜省酸增甘,以养脾气”的养生原则,多吃些性温味甘的食物以健脾,这些食物包括糯米、黑米、高粱、燕麦、南瓜、扁豆、红枣、桂圆、核桃、栗子等。

现在野菜陆续上市,野菜吸取天自然之精华,其营养丰富,有些本身就是药材,多食有益健康。

1、荞菜荞菜是最早报春的时鲜野菜,其味甘,性平、凉,入肝、肺、脾经。可凉血止血、清热利尿,能防治多种出血性疾病,如血尿、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、高血压患者眼底出血、牙龈出血等,对于干眼病、夜盲症、胃痉挛、胃溃疡、痢疾、肠炎等症有特殊功效,另外有助于防治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肥胖症、糖尿病、肠癌及痔疮等。荞菜可炒食、凉拌、做馅等。

2、二月兰:二月兰又名诸葛菜,为早春常见野菜,嫩叶和茎均可食用,且营养丰富。据测定,每100g鲜二月兰中含胡萝下素3.32mg、维生素B2 0.16mg、维生素C 59mg。二月兰采后只需用开水焯一下,去掉苦味即可食用。

3、蒲公英:蒲公英性寒,味甘、微苦,具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散结的功效。可防治上呼吸道感染、眼结膜炎、流行性腮腺炎、乳痈肿痛、痢疾、泌尿系感染、盆腔炎、痈疖疗疮、咽炎等,可生吃、炒食、做汤、抢拌、做馅等。

运动养生

说到养生,运动一定是必不可少的。初春时节,自然界一派复苏之势,人也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,身体各脏器的功能都还未恢复到最佳状态,特别是关节和肌肉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舒展,因此此时不宜进行激烈的运动,应选择走路、慢跑、太极拳等比较和缓的运动方式。

另外,放风筝也是特别适合在春天里进行的一种运动,大家不妨一试。因为冬季里人们久居室内,趁惊蛰阳气生发之际,到旷野郊外去放放风筝,可以在享受天自然美景的同时,使身体各部位得到锻炼,加快人体血液循环,促进新陈代谢,使机体顺应自然界阳气生发的特点。

此外,也可练坐功以养生。具体方法是:

每天清晨,盘腿坐,两手握拳。头顶向左右缓缓转动各4次。

两肘弯曲,前臂上抬至与胸齐平,手心朝下,十指自然拳曲。两肘关节同时向后顿引,还原,如此反复做30次。

然后上下齿相叩,即叩齿36次,漱津几次,待津液满口分3次咽下,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。如此漱津3次,一呼一吸为一息,如此36息而止。

常练此功法可改善腰脊脾胃蓄积之邪毒、目黄口干、齿鼻出血、头风而肿、喉痹、暴哑、目暗畏光等症。

同时,在这个乍暖还寒时节,也要家中常备太龙牌双黄连口服液,谨防感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