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情介绍
怀牛膝(亦称牛膝),苋科,系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又称山苋菜、对节菜、积名牛茎。根呈园柱形,茎有棱角,节部膨大,状似牛的膝盖,故称牛膝。主产于河南温县、武陟、博爱、沁阳等地,旧称怀庆府,为享有盛誉的"四大怀药"之一,称怀牛膝。主产于四川的雅山、乐山和西昌等地称川牛膝。但怀牛膝质量最佳,数量也居全国之首,1959年,曾占全国总产量的46%。
怀牛膝因产于历史上的怀庆府而得名,位于今河南焦作一带。怀牛膝的特点是:条子粗壮、明亮、色泽鲜艳、油性多。怀牛膝药效高,李时珍说它:'滋补之功,如牛之力。'牛膝气味苦酸平,主治寒湿痿痹、四肢拘挛,膝痛不可屈伸,逐血气,伤热火烂,久服轻身耐老。博爱的牛膝,长于补益肝肾,强腰膝以及活血、引血小行的作用。
性味:苦、酸、平。
归经:肝、肾经。
功能主治:补肝肾,强筋骨,逐瘀通经,引血下行。主治血滞经闭,痛经,产后血瘀腹痛,胞衣不下,癥瘕,跌打损伤,腰膝酸痛,筋骨痿弱,脚气肿胀,吐血,衄血,头痛,牙痛,咽喉肿痛,热淋,血淋,石淋,痈肿恶疮。
化学成分:粗毛牛膝根含皂甙,甙元为齐墩果酸,并含昆虫变态激素蜕皮甾酮(Ecdysterone)。种子含糖约56%、蛋白质约22.5%,还含皂甙,系齐墩果酸和葡萄糖、鼠李糖、葡萄糖醛酸所形成的多糖甙。全草含生物碱。
规格质量:头肥、二肥、平条
产地代表:河南武陟、温县、夏邑、孟县、博爱、沁阳、是怀牛膝栽培的发源地,产量大,称地道药材。是有名的四大怀药之一,主产地焦作地区的武陟县、大丰镇,以该镇的驾布村为最多。《本草纲目》云:"《本经》又名百倍,隐语也,言其滋补之功,如牛之多力也。"以古怀庆府(今河南省)所产者佳,故名怀牛膝。
历史渊源:
足彩胜负14场_亚博足彩app-彩客网官网推荐:怀牛膝的应用历史,民间医家竞相使用,渐渐成为最常用最畅销的中草药,而从统治阶级对它的态度也可见其重要。《沁阳市志》说:“从周朝开始,历代都将四大怀药列为皇封贡品,岁岁征收。”“历代征收怀药贡品时,大都指名道姓,非要留驾庄和大道寺地黄、大郎寨山药、皇父村菊花和小庙后牛膝不可。”
牛膝始载于东汉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上品,记有"主寒湿痿痹、四肢拘挛,膝痛不可屈伸,逐血气,伤热火烂,坠胎"等功能。历代本草均有记载。《名医别录》载:"生河内及临朐。"、《本草经集注》云:"今出近道、蔡州者最长大柔润,其茎有节似牛膝,故以名也。""河内"系指今河南的黄河以北的沁阳、温县、武陟、孟县、博爱一带,古时均为怀庆府所治。"临朐"在今山东境内,"近道"系指江苏一带,可见牛怀膝很早就产于河南、山东、江苏等地,以河南怀庆府所产者为主,称为怀牛膝。
《中国医学史》载:“唐王知河内药物十八种,岁贡有五:生地黄、熟地黄、山药、牛膝”。《新唐书》、《宋史》的“地理志”都有“怀州河内土贡牛膝”的记载。宋·《图经本草》记载:"今江淮、闽粤、关中亦有之,然不及怀州者为真。宋·《本草衍义》记载:"今西京作种畦,有长三尺者最佳。"按北宋时之"西京"系今河南洛阳,去沁阳、武陟不远。说明在宋代,河南怀庆已种植,且质量优良。
明《本草纲目》列入草部隰草类。又名牛茎、百倍、小苋和对节。并对牛膝的野生、栽培、植物形态、采收加工、质量、功能主治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记载。
怀牛膝不仅在国内一直是防治疾病的畅销常用中草药,而且很早以前就销往国外,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。《沁阳县医药志》也曾说:“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(公元1405~11433年),郑和七下南洋诸国,并和东非诸国发生贸易往来,我县所产的地黄、山药、牛膝、菊花已开始运销国外。”这些文献记载所说的时间虽不尽相同,但四大怀药早在唐宋时期就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视为防治疾病的珍品,竞相使用,则是确定不疑的。
怀牛膝
关键词:
在线留言